找到相关内容217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智能的觉醒

    ,深深地烙印在我们内心深处;也就不会被贪嗔的枷锁牢牢束缚。心的这种具有了解的觉知特质,就叫做智能(panna),而智能能彻底根除无明。 我们练习内观就是为了培养洞察力,并且让智能觉醒。 Yatham care: 走路时,我们要保持觉知。 Yatham titthe: 站立时,我们要保持觉知。 Yatham acche: 坐着时,我们要保持觉知。 Yatham saye: 躺卧时,...

    葛印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65343162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我今将一切思想止住不起,如海水不起波,这个是佛性否?

      问:我今将一切思想止住不起,如海水不起波,这个是佛性否?(南京法一和尚)   月溪禅师答:非佛性,都是见闻觉知脑筋的作用,思想起固非佛性,思想不起亦非佛性,思想起伏是生灭法,佛性是不生灭的,故了不相干。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212310927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佛性不起妄念,妄念从何而起?

    问:佛性不起妄念,妄念从何而起? (南京梅光羲)   月溪禅师答:妄念是从见闻觉知灵性起,佛性是如如不动的,假如佛性能起妄念,则妄念断为佛性,妄念起为众生,岂不是成佛亦有轮回乎?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83610962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婆罗门教主张人人有一个神我,是否?

    如我见解,若爱念从镜起,又何必去除他?除了又来,无有了期,若爱念从外来,与镜子了不相干,这个道理是有轮回的,不彻底;镜子比喻佛法的见闻觉知,起念比喻见闻觉知的染缘,去念比喻见闻觉知的净缘,染缘净缘去了...三生四五多数,由多数反归于一;无极如无始无明,是无知无觉不动的,一念静喻见闻觉知的净缘,一念动喻见闻觉知的染缘,由净缘染缘生出很多思想,由很多思想反归一念不动,是否?   月溪禅师答:不错。   ...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482610998.html
  • 静观心理学纲要

    就是从事对这个意识深层文化结构的探索、研究和体认、调整的科学,它重在以个人为基点的静观实践,并在此实践中启发人的觉知意识,从而达到心理的深度健康和生命的自觉圆满。因此,我们把它称为“静观心理学”。  ...意识和觉知。   当我们以常识去理解这种存在形式的时候,对其中的“精神性”似乎比较容易理解,因为在我们的经验中已经理所当然地把心理和精神等同看待了。但正是由于这个等同,我们忽视了对心理的物质性的了解...

    王建伟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5851872.html
  • 月溪禅师答:心法双忘尚余尘,一念不生受后有,是什么境界?

      天津靳云鹏   问:心法双忘尚余尘,一念不生受后有,是什么境界?   月溪禅师答:心法双忘只有一个黑黑暗暗、无知无觉的无始无明深坑,尘者,指此无始无明深坑;一念不起是见问觉知的净缘,与染缘相对,受后有者即指此净缘。要将无始无明打破方始见佛性。

    月溪禅师

    月溪禅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54031100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‘我执与法执’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所谓我执者,又名人执,以五蕴假和合,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,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人我者,是故,一切之烦恼障,从此我执而生。   所谓法执者,不明五蕴等法由因缘而生,如幻如化,空无自性,固执法有实性者,是故,一切之所知障,从此法执而生。   唯识论云:‘由执我法,二障具生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305012183.html
  • 江苏省南京市定山寺十一长假禅修法会圆满结束

      定山寺“十一”禅修法会于2007年10月7日圆满结束。智海法师带领二十多位禅修者在为期七天的禅修法会中,以提高觉知能力为主,分别进行了观呼吸、参话头、以觉知来觉知觉知的禅修训练。   本次禅修活动十月一日早晨五点起香。每天坐香九支,晚课香则为禅修讨论,由智海法师回答禅修者们提出的相关问题。   禅修最后一天,禅修者们受持了八关斋戒。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法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10/08495718312.html
  • 生活中的禅修

    觉知(awareness)不同,以走路为例子,专注行是走时内心专注一点,未觉知路旁。觉知行是心仍是开放的,可觉知旁边的状况。此二者有一共通点,都是要求没有妄念,但是觉知行可同时觉知外在状况。同样是没有...有排斥心理,例如,在禅修时有声音传来,心就不舒服,不喜欢声音,心是处在紧的状态。而觉知行是接受声音的出现、经过、消失,心只觉知而不受其干扰。分清楚二者的不同很重要,因为一开始所修的因不同,果就会不同。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052868.html
  • 最终的本性

    被“看”,所以,“看”就是你最终的本性。 这个“看”,并不是从属于眼睛的看(眼睛只是它的一个通道或窗户而已),而是一个对一切(包括外在和内在)的整体觉知。这个觉知,如果你认为它是主观的,那么你就错了,没有客观在背后支撑,主观不可能存在。我们每一个人的觉知,有一个统一浩瀚的觉知在背后支撑;我们每一个人的觉知,只是这个统一浩瀚觉知的局部显现,我们每一个人一直就存在、生活于在这个觉知之中,而这个统一...

    樊思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01054858.html